步入2024年,如果你还对中国核电站产生怀疑,那你就OUT了!早在两年前,我国“华龙一号”就脱颖而出,而突破这项关键技术的人才,正是一名叫刘霞的女焊工。
她不仅成功研发了较高难度的百万千瓦汽轮机、汽轮机中低压转子技术等国家重大专项,还是行业内有名的焊接技术专家。
年轻时候的刘霞,原本有自己的理想专业。未料,命运捉弄人,高考时,因专业调剂,把她调剂到了甘肃工业大学机械系,进入号称“和尚”领域的焊接专业学习。
虽然,被迫接受了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刘霞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抱持着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最终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
就这样,整整学习了7年,师傅们相继退休后,刘霞顺应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既要攻克尖端技术,又要负责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让她更加快速成长。
那时,虽然我国已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核能资源,但在核电技术上仍是处于落后地位,尤其是核电站的大型汽轮机。
后来,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上海汽轮机厂,由刘霞带领团队进行核心部件—焊接转子的自主研发技术,还把目标瞄向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焊接技术。
对于试验的失败,刘霞也曾怀疑过自己,但她并没放弃,而是与小组成员,在40度的高温车间,汗流浃背,不断地调整方案,梳理着每一个参数,一遍遍地验证、排查,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历经70多次试验失败后,刘霞和她的团队攻克了异种钢焊接转子的难题,填补了国内这项技术空白。
紧接着,2009年,她和一群平均岁数不超过30岁的队员,又投身于“华龙一号”百万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的技术研发中。
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当年底,该项科研成果便成功应用于高端产品焊接生产制造中,并被行业专家评定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水平。
2014年,更是将其应用投入到了商业领域中,打响了“华龙一号”的名气,为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果然,不负众望的 “华龙一号”, 于2021年在巴基斯坦拿到了第一张订单。
从此,“华龙一号”正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进入世界级制造业前列。
而曾经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百般阻挠的欧美国家,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转头向我国“取经”。
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即便是已成为行业内焊接技术专家的刘霞,却从不忘记给自己“充电”。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工业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慢慢的变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获得众多荣誉。
而这些勋章的背后,更是众多像刘霞一样的“工匠”们,不忘初心的坚持,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从不设限、永往直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