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全站App下载钢格板踏步板厂家钢格板、钢格栅、踏步板源头厂家,厂价直销

涪陵:强化科学技术引领产业支撑 增强高水平发展动能

时间:2024-01-28 来源:leyu乐鱼全站App下载

  作为工业大区、产业强区,2023 年以来,涪陵区锚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坚持“科技+产业”发展导向,高水平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以实干实绩谱写现代化新重庆涪陵新篇章,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效。

  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建设创新平台是关键。近年来,涪陵区不断做大做强“1+2”科创平台,升级建设涪陵高新区,提质建设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和慧谷湖科创小镇,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承载能力。

  在涪陵高新区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对添加有 MOFs 材料的聚丙烯(PP)样条进行阻燃性试验。

  “聚丙烯是熔喷布的原材料,我们将熔喷布主要用在新风、除尘等设备的滤材上,阻燃性越好,滤材越安全。”工程师白雷介绍,MOFs 材料是由有机配体和无机金属离子或者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孔道规则、孔径可调等优点,在能源、环境污染治理、医药、化工、航天、国防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等许多重大问题。

  理工清科研究院于 2022 年 3 月落户涪陵高新区,仅一年多时间,就培育了清氦科技等 4 家产业化公司,并在氢燃料电池催化材料、血液净化材料、药物递送材料、氦气提纯新一代膜材料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MOFs 先进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的企业,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生命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选择,为涪陵新材料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理工清科研究院是涪陵高新区企业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生动缩影,是涪陵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涪陵区聚焦“高”和“新”两个重点,高标准建设涪陵高新区。科创 CBD 汇聚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信息、生命健康等科创企业达120 多家,互爱科技孵化园累计营收突破 20 亿元,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主体结构封顶,太极创新中心装修如火如荼……

  作为涪陵区新材料产业的标杆企业,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创新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涪陵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增添澎湃动能。氧化亚氮(N2O)是受国际公认管控的温室气体之一,而己二酸生产恰恰是 N2O 排放的“大户”。重庆华峰化工从建设己二酸一期项目起,便开始了对 N2O 减排技术的探索。经过十多年的巨资投入和研发,重庆华峰化工突破了 N2O 低温催化分解技术并建成了工业化装置,将N2O 分解率提高到 99%。

  “我们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和出口企业,在没有强制性氧化亚氮减排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担负起减排先行者责任,坚持进行氧化亚氮减排技术研究,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己二酸行业减排提供参考依据。”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毅介绍。

  2023 年,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该公司氧化亚氮(N2O)减排催化剂实现国内己二酸行业氧化亚氮减排自主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重要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庆华峰化工发挥龙头企业带领作用,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2023 年,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聚酯、聚氨酯、聚酰胺三大链条聚集规模创新主体 62 户,建峰化工国内首套合成氨驰放气提氦装置顺利投产,氦气纯度达到国内顶尖水平……重庆华峰、建峰、中化涪陵、天原等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因活力迸发,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 年伊始,慧谷湖科创小镇建设热潮迅速掀起,首开区一期、科创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快马加鞭,现已落户卡涞科技复合材料科创中心、理工清科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建造研究院等高端产业研究院 16 个。慧谷湖科创小镇建成后将成为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地、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团队和科创人才创新创业新引擎。

  位于涪陵高新区长江之滨的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造的几艘大型货船、游船矗立于此,一项项创新成果应用到船舶制造中,彰显涪陵制造业的硬核实力。

  该公司正在制造的一艘 11300 吨不锈钢化学品船主要用于特殊化学品的运输,由于化学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保证船的货舱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是关键。该公司通过自主研究研发,运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等企业自有技术,实现了不锈钢板单元焊接反变形装置的成功研发,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我们设计的不锈钢板单元焊接反变形装置,利用向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施加一定的反变形,从而抵消焊接变形,焊接完成后无需进行机械校正,既有效地保护了不锈钢表面不被机械校正损伤,同时也提高了焊接质量。”该公司设计院院长任健炜介绍。

  多年来,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科技创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促进科研成果由研发向应用转化,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 年,该公司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涪陵汽车船舶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增添科技力量。

  2023 年,涪陵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1 户、市级科技型企业 554 户。万达薄板、太极集团等 15 户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数量居全市第一。4 户企业上榜重庆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 100 强。鑫源汽车自主研发的“E3 系列”纯电平台智控域配物流货车成功面市。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 44.5 亿元、增长1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涪陵区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奔涌,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培育了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块300多斤重的 ALC 墙板从10米外的堆场运至室内指定位置,再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与其它ALC 墙板紧紧地拼接在一起,组合成室内墙面。整个装卸、搬运过程只需 4~6 分钟,人工数量仅需2人。

  4分钟内2个人搬运一块300 多斤重的ALC 墙板,还要将墙板竖立。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位于涪陵滨江大道的涪陵展销中心建设工地上司空见惯。

  “我负责操控 ALC 墙板搬运机器人,我同事负责操控 ALC 墙板安装机器人,4~6 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整个搬运、安装过程。如果是靠纯人工的线 分钟。”施工员骆雄一边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一边介绍。

  在该工地上,记者还近距离体验智能安全帽、智能水平仪、智能靠尺等“黑科技”,感受到智能化建造的魅力。

  这些“黑科技”由涪陵本土企业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孵化培育或者投资的科研团队研发,广泛应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光电子、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解决了建筑行业痛点,推动了建筑行业产业升级。

  2023年11月,首届建筑机器人大赛、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在涪陵举行,不仅让这些“黑科技”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还有力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高水平智能建造产业创新生态。

  此外,涪陵区还通过高水平举办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大会等活动,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来涪陵创新创业,充分展示了涪陵区创新产业的发展优势,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免疫球蛋白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我们公司历时 5 年研发,在原有低温乙醇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全新的血浆蛋白分离工艺,打破近百年的工艺桎梏,成功研制出高比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产品,在治疗和预防用血液制品的开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日,在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张建璀向记者介绍公司研发的免疫球蛋白在 2023 年 8 月获评涪陵区首次“年度十大科创事件”,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为涪陵生物医药产业作积极贡献。

  2023 年,涪陵区评选发布涪陵区“年度十大科创事件”和“年度创新人物”,不断擦亮涪陵“科创高地”名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同时出台人才引育扶持激励十条措施,引进科学技术创新人才 205 名、创新人才团队41 个,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来到涪陵创新创业。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突破 20亿元,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4.3 亿元,激发了企业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全年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较 2022 年上升。新登记技术合同 487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35.74 亿元。

  今年,涪陵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营造高质量创新生态,为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涪陵“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注入科学技术创新动能。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升级建设涪陵高新区,持续壮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长江软 件园、长江生命科技城,力争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信息、数字内容等企业群体规模达到 150 户。推进慧谷湖科创小镇科创基地一二组团开发建设,加快卡涞科创中心、华峰低碳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集聚入驻。“一院一策”推进太极科创中心、智能建造研究院、理工清科研究院等产业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能力,努力新创市级以上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实施创新主体培育“两库一单”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成长梯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0 户以上、科技型企业300 户。推进“企业+高校院所”“企业+创新载体”等创新联合体建设,推动领军、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创成果就地转化,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项目 20 项以上。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强基增效行动,筹建重庆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办好慧谷湖科创实验班,建好长江科创学院,构建科产城人深层次地融合创新空间。深入推进“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健全完善人才服务引育留用全周期“一件事”,打造“涪陵英才”人才品牌,力争培育引进卓越工程师、青年拔尖人才、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技术复合型人才等高层次人才 100 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20 个。

  营造高质量创新生态。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科研项目生成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用好研发费加计扣除、知识价值信用贷、高新企业所得税减免、主体培育激励措施等叠加政策,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大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高标准举办产业创新大会、创新创业大赛、数智科创沙龙等主题活动,评选发布“科创事件”和“创新人物”,打造“智汇涪州”双创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力争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 100 项以上。(文/记者 冉富月 图/记者 汪媛颖)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