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安阳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经济实力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阳市充分的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区位、交通、资源等自身优势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着力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转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做优增量,为安阳市加快转型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2019年1月15日,一张嫩嫩的“月芽”的实验照片震惊了全世界。这株“月芽”由乘坐嫦娥四号踏上月球的“中棉所41”棉花种子产生,而这颗种子来自位于安阳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
中棉所于1957年8月在北京成立,1958年3月整建制迁到河南省安阳市白璧镇大寒村。几十年来,中棉所培育出的每一个新品种,都是围绕着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棉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1992年开始,一场棉铃虫灾害使我国棉花产业濒临绝境,大部分棉田减产50%以上,我国棉花种植培养面积从1亿亩锐减到6000万亩,损失超过400亿元。国外跨国公司乘虚而入,成功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到1999年,已占领我国95%以上的抗虫棉市场占有率。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棉所毅然自主研发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联合全国上中下游优势单位,于1998年成功培育第一个国审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29”。此后,中棉所又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所联合攻关,成功培育国产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彻底打破国外垄断,使中国变成全球上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
从协作推广药剂拌种,实现棉花亩产翻番,到成功培育早熟短季棉,创立长江、黄河流域麦棉两熟耕作模式;从繁育抗病优质棉品种,挽救南疆棉区,到攻克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难关,夺回被国外棉种称霸的市场……在60多年的时间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在中棉人中薪火相传。他们在持续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根植于安阳这片厚土,将科学技术创新融入中棉人乃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血脉之中。
安阳市传统产业比例较大,特别是钢铁和煤焦化产业比重较大,为了适应当前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注重以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2015年,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共同研发“煤矿液压支架用高强钢产业化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最终历时3年研发成功。该成果采用高洁净度钢冶炼与均质化连铸技术,在3500mm炉卷-热处理机组,利用150mm铸坯,开发了全流程细晶化控制和组织调控技术,实现了在压缩比为2.5的工艺条件下稳定生产60mm厚460MPa、550MPa、690MPa级高强韧煤矿机械用钢,性能优良。
与此同时,通过窄成分控制和“TMCP+回火工艺”生产技术,成功开发出免预热焊690MPa级钢板,实现厚度30mm以下、-10℃以上无预热焊接,突破了同种类型的产品100℃~150℃预热焊接的制约。开发了低焊接裂纹敏感指数成分设计和亚微米粒子调控技术,研制出易焊接、高效化890MPa级钢板,产品焊接热输入量为40kJ/cm~50kJ/cm,明显提高了焊接效率。
“2019年以来,安钢销售高强韧煤矿液压支架用钢板110万吨,新增产值66亿元,新增利税4.7亿元。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用钢的国产化,助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的升级换代,使煤矿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市科技局相关工人人员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产业体系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自2013年以来,我市企业共被鉴定省级、市级科技成果594项,荣获国家、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5项,评审出市级科技进步奖354项。
2020年,258项科技合同进行了认定登记,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2.9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
今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其中,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安阳工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多信息融合上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最重要的包含数据采集与控制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与情景互动系统、康复机器臂。该系统的机械结构的设计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患者进行肩、肘和尺桡(腕)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以及手指握力的康复辅助治疗,并能减重或负重进行训练。”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机器人能用来患者的整个康复周期,有多种训练模式以及多种虚拟现实场景可供选择,虚拟现实技术能轻松引导患者完成特定的动作任务,提高患者的训练效果。”
目前,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2017年以来,该项目研发的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出售的收益超过2.7亿元,在国内200多家医院获得推广应用,累计帮助1万余名患者重新恢复生活功能。
以科技创新成果助推企业高水平发展在安阳市并不是个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阳市进一步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领域、新途径,建成了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取得了一批科技转移转化成果,有力促进了安阳市的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2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32%;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5亿元;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19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53项。全市目前有限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2家,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2家;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到4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5家,省级星创天地总数达到7家。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牢牢把握科学技术创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等,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为推动安阳市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相关工人员表示。